教學活動

築造觀音庄,美設地景園

2024/05/07 | 觀音幼兒園
築造觀音庄,美設地景園 活動歷程
一,學習契機園緣起
(1)從每週前往地景公園出發:為了培養孩子親近在地資源,強化孩子的體能,培養愛親近自然的情意,所以我們寓教於樂,帶領孩子前往公園觀賞偉大的建築,建立寶貝們的前備經驗。
(2)對世間萬物常保好奇心:透過實地互動,到龜殼劇場去實地體驗遊 戲、觸摸、觀察線條、材質等線索,強化第一手的實際經驗,建立寶貝的建構基模。
(3)再現光彩 打造地景公園:透過老師的引導,學習區中擺放線索、圖片去善誘寶貝們也想要透過積木區的建構,再現自己對公園的觀察與經驗闡述,進而自己打造一座屬於自己的崙坪地景公園。
二,執行與建構歷程
(1)實地觀察:孩子先有了到公園觀察與遊憩,建構出第一手感官對地景公園的新經驗基模與對造景藝術的興趣。
(2)提出問題討論:為何「龜殼劇場」的木造與KAPLA這麼相似?卻又能以半圓環的方式去建造屋頂,而「好客食堂」的斜屋頂又是怎麼蓋的呢?
(3)預測與試驗:孩子們與老師討論學校當中,適合嘗試建構的學習區、材料是那些呢?
(4)善用科技網路搜尋:以網路搜尋地景公園的實景照片,並參考大量KALPA、樂高LEGO、LAQ作品的圖片,去思考類似作品、外觀形狀、顏色的作品去輔助孩子的建構想法,讓實驗嘗試各種材料組裝的錯誤率降低、減少摸索的時間,並能增加建構基模的想法。
(5)繪製設計圖:請孩子觀察地景公園照片,並繪製出其觀點中較為重視的部分,並讓孩子嘗試著色,進而增強對顏色、形狀、結構的再次觀察。
(6)討論材料特性:針對顏色、形狀、結構上,讓孩子思考各種教具材料上,哪些是可以使用來達成建構模型的目標。
(7)依圖建造修改:請孩子依照自己繪製的設計圖建造模型,而建造當中,孩子也會從中發現問題而不斷的修改建造方式、材料、顏色,進而不斷的動態修正。
(8)思考觀察中的現實:客家文化藝術與地景公園的自然美景、特色建築物的鬼斧神工,都是孩子從觀察、建構中可以感受的,微型作品的最後階段,孩子也會運用所學,去將作品裝飾的盡善盡美,加強美感藝術。
(9)由巨大到微縮的轉換:實際景觀,透過照片輔助轉化成微型模型的作品,這當中大小的尺寸比例轉換對孩子來說是相當困難的,有限的桌面上如何將作品特色呈現,是需要透過不斷的嘗試修正而來
,因此建構的過程中,孩子感受使用多少材料去鋪設、圈圍、對稱、平衡等的技法上,都能感受與理解材料數量使用的計算,進而強化數學相關知識的建構。
三,作品展演與回饋:
透過展覽與觀察他校交流藉此機會讓寶貝們清楚自己做這件事情的最終目標,就是代表學校參加展覽比賽,但努力的比賽結果並不是最重要的,而是不斷修正而學習的製作歷程,與培養出的各種能力,還有做完作品所帶來的成就與榮譽感。

 
桃園市政府教育局
TEL:(03) 3322101 FAX:(03) 3358254
CopyRight ©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Taoyuan. All Rights Reserved.
Image by Freepik